1941年3月15日,在山东蓬莱县黄城阳吴家村的吴家祠堂内,一位身形结实、眉毛浓密且眼睛炯炯有神的八路军指挥员,正以坚定的声音向在场的士兵们发表动员讲话。他用带有河南口音的普通话说道:“我来胶东,是为了打仗!如果是太平,我就不来了,但既然来了,就不可能停下。”
当他说出这番话时,周围的许多人不禁感到有些震惊。那些熟悉他的战友早已知道,这位指挥员行军打仗,雷厉风行,决断果敢。而对于不熟悉他的人来说,内心的疑问则更多了些。然而,作为一位在八路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,许世友的实力足以支撑他所说的一切,正如那句老话所说:“火车不是推的,牛皮不是吹的。”在他25岁那年,许世友就已经凭借在红军中的英勇表现获得了“拼命三郎”的美誉。
此次来到胶东,对于许世友来说,几乎是临危受命的任务。自从皖南事变发生后,山东的蒋军投降派与日寇勾结,屡屡骚扰我山东的抗日根据地。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,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山东的抗日斗争,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决定成立胶东反投降作战指挥部,许世友被任命为指挥部总指挥。在他的带领下,山东纵队第3旅的原旅长许世友,也来到了这个战火纷飞的土地。
展开剩余75%1941年2月17日,许世友接到上级命令,带领清河区独立团奋勇作战,历经20多天艰苦跋涉,突破了日伪的重重封锁,最终抵达胶东地区。他此行的主要任务,就是猛烈打击蒋军投降派,收复失地,巩固并发展胶东的抗日根据地。
在第一次干部大会上,许世友直言不讳地讲述了自己的作战计划,并明确表示到胶东的目的——就是要打!他强烈指出,皖南事变揭示了敌人的真面目,坐以待毙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出路,只有通过坚决反击,才能为抗战争得一线生机。许世友的语气铿锵有力,他鼓舞士气,激发了在场每一位战士的战斗热情,“我们一定要当硬骨头,打烂敌人的脑袋,打一场翻身仗,打出我们的新局面!”
在胶东一带,存在着二十多支顽抗势力,其中赵保原的实力最为强大,他手中掌握着大批武器和人员,且沾满了山东百姓的鲜血。紧随其后,蔡晋康也不容小觑。许世友对这两位敌人的仇恨可谓深刻至极,尤其是在皖南事变后,赵、蔡联手与其他顽抗势力公开宣称要配合日军抗击八路军。日寇为了拉拢这些汉奸,甚至高调提出要“配合赵师长打八路军”。
虽然这些顽抗势力表面上盟誓互助,实际上彼此间深藏敌意,矛盾重重。赵保原依仗着自己的兵力,志得意满,自封为“老大”,他贪图其他顽抗势力的地盘、财富,甚至是他们的妻子。反观其他顽抗势力,自然也不会甘心坐以待毙,因此随时保持警觉。
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,蔡晋康在赵保原的压力下,占领了牙山,而赵保原见状,便图谋借此机会吞并牙山。蔡晋康并非傻瓜,他看得出赵保原的用心,因此坚决拒绝了赵的要求,认为赵只是想占有牙山资源。于是,二人的矛盾愈发激烈,为许世友提供了可乘之机。
许世友深知,牙山地处胶东心脏,控制牙山便可全面掌控整个胶东区域,进而将东、西抗日根据地连接起来。因此,他决定先从蔡晋康入手,给敌人以威慑。经过周密部署,许世友定于3月15日晚发动进攻。当天,许世友与副指挥员吴克华带领山东纵队第5旅及清河区独立团,从蓬莱、栖霞边界的艾崮山出发,向东进攻,同时,5支队司令员王彬也带领主力从东向西发起攻击。两支强大的队伍合力对蔡晋康实施夹击。
蔡晋康果然如许世友所料,面对突如其来的进攻,毫无准备,部队瞬间陷入混乱,敢死队遭遇一击即溃,毫无反抗之力。最终,蔡晋康所部主力被歼灭,蔡晋康本人趁着夜色匆忙逃往郭城。消息传来,胶东的顽抗势力顿时乱了阵脚,只有赵保原仍然不信邪,扬言:“我就不信许世友有三头六臂,下一次我定亲自与他决一死战!”
然而,打败蔡晋康仅仅是开始,真正的挑战来自赵保原。许世友将赵保原比作“癞皮狗”,表示只有狠狠地打他,才能让他彻底服气。因此,许世友决定以吴克华的第5旅和清河独立团为主力,包围并歼灭赵保原的残余势力,确保胶东的胜利局面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安联配资-配资指数平台-申请股票杠杆-怎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